【博職讀物106期】中醫角度下的“焦慮症與日常調理”
發佈時間:2024-10-08 100人閱讀過
105期為大家推薦了兩個適合親子游玩的桌游,希望大家在工作或學習之餘能通過游玩不同類型的桌游享受樂趣,放鬆身心,相信感興趣的朋友都有開始嘗試游玩我們推薦的桌游去解壓。本期同樣以解壓進行延伸,圍繞焦慮症的問題,從中醫的角度出發,分享從中醫角度中焦慮症既狀態,覺察和治療方向。本期中醫學資訊由皙芝醫療中心-黎安娜醫師提供。
中醫角度下的焦慮症
在現在中醫學,並沒有焦慮症這個「病名」,《黃帝內經》提到,人體出現不適原因除外在病邪的影響外,還有內在的情志因素。因此對跟意識、思維、情緒等精神活動方面的證型,書籍中記載有鬱症、臟躁、百合病、癲狂、癇症等。「焦慮症」初期症狀類似中醫的臟躁,常見症狀分別表現爲多愁善感、悶悶不樂、易哭、易怒、心慌、失眠、口乾口苦等;嚴重時會持續性或突發性出現緊張和不安、情緒波動,甚至擔心失控。在中醫學說:「肝屬木,主要疏泄、藏血。」情緒壓力發生與變化均會導致肝血疏泄不利,鬱結積聚、氣結難解,故此焦慮等情緒病狀況多數與肝臟有關,同時亦可影響脾胃。
中醫治療鬱症的辦法
在治療鬱症、百合病的過程中,以下3種方法對改善情緒有明顯幫助,分別為內服中藥、針灸及艾灸方法。常用中藥有柴胡、佛手、玫瑰花、浮小麥等;如柴胡疏肝散及逍遙丸亦多為大眾所認識,對治療因肝氣鬱結引起的鬱症、焦慮等有一定的功效。針灸可以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以疏通暢經絡,調節失衡氣血,達減壓除煩、解鬱寧心之效。而艾灸則利用艾草在穴位上溫薰,通過經絡傳導達溫經散寒、活血通絡的功效,以減輕其症狀。
中醫治療的見效速度
不少人認為中醫治療速度比較慢,但這其實跟患者配合醫師的程度有關,若積極配合,跟隨醫師指引的進食種類與休息時間,一般以每個療程7-10天為例,一個療程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效果。
日常生活中針對失眠的調理方法
除了鬱症會引起失眠外,「輪班工作」亦是導致失眠的主因之一,而失眠亦會影響情緒狀態。爲應對這種不是由鬱症引起的睡眠,中醫認爲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脾胃失常,會引發消化系統的症狀,如脘腹脹滿、噯氣、反酸、噁心等,最終定會影響睡眠質量,有見及此,以下將分享一些食療和穴位按摩,令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好好調理脾胃。
飲食建議:
炒米茶:
可以用紅米、黑米、大米等炒過後焗水飲用,有助養脾胃。
花茶:
如玫瑰花茶、菊花茶、桂花茶,適合情緒不穩或失眠的人。
陳皮水:
有助清熱理氣、養脾胃。
甘麥大棗湯:
適合失眠及情緒緊張人士,有助安神養胃、除煩調情志。
穴位按摩:
內關穴:
位於手腕內側,三指寬處兩筋之間,有助於舒通經脈,理氣解鬱。
神門穴:
位於手腕橫紋尾指側的凹陷處,常用來改善失眠和心煩焦慮。
印堂穴:
位於眉心處,向上推至髮際,有助緩解焦慮、清心火。
中醫視角下的焦慮症狀與治療方法,讓我們重新審視心身健康的重要性。焦慮並非只是一種情緒波動,而是與內臟功能息息相關,特別是肝臟的健康。透過疏通經絡、調整飲食、以及穴位按摩,可有效緩解焦慮症狀。當我們焦躁不安,不妨試試內關、神門、印堂這些神奇的穴位。